關於台灣這座島上,
不同族群的特色菜餚,你了解多少呢?
記憶中,母親、阿嬤準備一桌飯菜的好滋味,
在味蕾記憶中慢慢發酵。
食食課課,
從食物探索自己與母系家族的親密關係。
讓我們一起用母語、雙手復刻記憶,
感受餐桌上流轉的時時刻刻。
客家艾粄|
製作艾粄(ngie banˋ)的食材為艾草,取其汁液拌入米糰皮,
內餡通常包有炒香的蘿蔔絲、絞肉、香菇等。
清明時節,艾粄被客家人當作重要的掃墓祭品。
圖像創作:楊志雅
泰雅醃漬|
林文貞 剪紙中,刻畫出尖石那羅部落Lawa Silan的生命記憶,
山中教堂、新竹往返花蓮的列車、泰雅族的醃漬,
以及依泰雅祖訓(gaga),
女兒出嫁要贈送族人親友喜豬(sapat)的習俗。
圖像創作:林文貞
馬祖潤飯米時|
「潤飯米時」是馬祖傳統點心,也被當作中元節祭祀供品,
糯米糰子裡包入紅豆餡,外皮再裹沾糯米粒,
製作過程雖繁複,但香Q口感讓大人小孩都喜愛!
圖像創作:王盈穎
閩南燖米糕|
冬至前,楊甚阿媽會煮麻油雞米糕給孩子吃,
幫助禦寒暖身、避免感冒。
畫中,還有圖像創作者記憶中,
吃了才算有過冬至的紅白湯圓甜湯。
圖像創作:陳念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