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稻米的願望
花蓮縣豐濱鄉位於台灣花蓮縣東部海岸南段,西臨海岸山脈、東傍太平洋,
因為地形與交通的因素造就了這塊彷若世外桃源的美麗疆界。
這裡是花蓮縣人口最少的鄉鎮,鄉內居民以原住民「阿美族」為主要構成,
「噶瑪蘭族」歷經長久的遷徙亦選擇在此落地生根。
位於豐濱鄉石梯坪的「港口部落」世代居住著阿美族人,
他們以邦查(Pangcah)自稱,邦查在族語裡意為「人」的意思。
部落裡曾有著層層疊疊的梯田景觀,在稻熟的季節海風輕撫著稻穗,整個海岸搖曳著金黃色的浪漫,
但三十年前社會急速發展變遷,政府開始推動休耕政策,連結部落對外交通的台十一線也越開越大,
年輕人外移尋求新的生存機會,部落裡人力資源日益降低,耕種者的平均年齡卻不斷上升。
休耕補助的誘惑、青年人力的流失,休耕地不斷地增加,
港口村的稻田綿延的景觀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完全地消失,淪為一片荒煙蔓草、售地蓋民宿的景象。
部落文化工作者「舒米‧如妮」是海稻米可以重新進行栽種的關鍵,
在城市打轉了一圈之後,回到她的故鄉面對著荒蕪的田野,
總是憶起小時候所見整個港口部落海田相連的美麗景緻,
她在人與人之間串連著彼此,讓海稻田的景觀再現的計畫動了起來。
動起來的另個一關鍵則是「水源」,如果沒有水,那何談梯田景觀的再現。
港口部落一帶遍佈著良田階地,石梯段丘、港口段丘都屬於水稻土,
港口這一帶的山麓低地屬於黃壤類粘壤土,水源若充足可開為水田,低丘地則適合開墾成旱田,
石梯坪蔓山和赤土山一帶也是黃壤類粘壤土適合旱作也宜闢成水田,
加上溫暖潮濕的氣候,種種優良的地理條件讓港口族人擁有了種植農作物的優勢。
這裡曾經有一條「水路」維繫著這些稻田。
注入石梯港的北頭溪中上遊處有個集水區,這裡正是港口部落石梯段邱一帶梯田的生命源頭。
胼手胝足的先人們修築了一條「水圳」從北而南繞過赤土山北麓循著山腳下的梯田一路向南延伸,
而支脈再從西向東流往每一戶人家的水田。
這條水圳就是當時港口部落互助社會的縮影,
為了維護水圳可以長久的使用,
各家各戶有水田的族人會依照田地比例推派幾名代表固定上山尋護水路是否受損。
但水圳路上已長滿荊棘,水圳早因年久失修崩塌損壞而棄用,
隨著休耕增加和水源的流失,港口部落昔日綠滿梯田的風光已經被髒亂和雜草所掩蓋。
舒米.如妮和部落居民於是開始進行探勘與田野調查,
村民們再次踏上這條水圳進行初步的探勘,重新闢出淹沒在蔓草中的水路;
2010年6月透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的協助,進行港口一帶水源地的探查,
協同專家與耆老期望在保護水源與森林的概念下,有效地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
並藉由社區學習的概念邀集專家在部落教學與分享,
透過居民動手製作部落地圖、認識阿美族的傳統植物與生活、
學習自然資源經營管理的概念等水源和在地影響的觀念課程,
讓居民從老到少都能重新認識部落擁有的獨特天然資源。這些種種努力都是部落修復水圳決心的展現。
但曾幾何時這一幕已悄然逝去,成為港口村老一輩族人心中永難再現的美麗回憶。
探勘水路的時候耆老們沿途們說著過往的故事,流著汗拿著砍刀再次闢開這條被遺忘的水路,
望著太平洋在相同的陽光下悠悠蕩漾著銀光,他們幽遠的眼神卻望向更遙遠的那方,
是往日片段記憶的浮現,還是對水圳的未來有更大的期待?
如今這個夢似乎漸漸地真實了。
2010年10月水圳修復的工作開始了,在接近四個月的工期中族人勞動著身體,協助水圳的修復,
到了2011年元月14日通水的那一天,看著流水緩緩地從山坡的那一邊往下暢流時,
舒米說「每個人都開心的哭了!然後就是唱歌歡慶!我則是躲起來哭的那種人...」
有水了接下來還有漫漫長路要走,如何讓68個農戶放棄傳統的農耕觀念,
同意採林務局提供補助款所提出的「不用農藥」自然生態農法呢?
舒米晚上就帶著辣辣的水(小米酒)、可以嚼的食物(烤飛魚),跟老人家搏感情。
「誰說沒用藥就不能種?在上一代也沒用過藥,不是嗎?」
辛苦的遊說過程,終於讓大家點頭願意嘗試自然農法了,
老人家開始學習新的觀念,跟著一起上課打瞌睡,交流新的技術,
2012年八月海稻米在復耕後開始了第一次的收割,
距上次的收獲已經相隔了二十幾年,這條路實在時好漫長啊!
感謝祖靈的庇護、感謝美好的大自然、感謝每一個人在每一個環節的協助,
對海稻米而言這是一個起頭,
如何讓年輕人接手長輩們手上厚厚的繭、如何讓產銷有一個對外的出口、
如何讓自然田繼續的維護下去,這些將會是另一個嚴峻的挑戰啊!
2013年七月在自然農法健康成長的海稻米也收割了!
ViewFinder 收到了這充滿溫度的稻米,
也即將開始販售來自東海岸的海稻米,包裹雖沈重但心情卻甜蜜無比。
海稻米栽種的同時我們也一同合作了海稻米 T-shirt,
我們觀察到部落面對著太平洋、背倚著海岸山脈,梯田則在中間被溫暖的呵護,
於是運用這樣的環境意象設計了一款代表海稻田的 T-shirt,
希望農民運用自然農法的精神也可以讓大家感受到囉!
自然農法栽種的稻米,數量不多,新款的衣服當然也不多~
一起穿著海稻 T-shirt 在餐桌上享用來自港口部落,吹著海風、聽著山歌的海稻米吧!
Pinkoi 作者群如有使用外站(如:翻譯、引用)部落客、設計師、及任何內容創作者的產物,皆會註明並附上原著連結。若發現來源不正確或有缺漏,其並非蓄意造成,Pinkoi 會於告知後更正。若想要使用 Pinkoi 的內容產物(個人行為使用或商業行為使用),請務必遵守以下規範:
- 須註明來源為 Pinkoi.com 並附上 Pinkoi 內容的原始連結。
- 須保留原始內容;任何字詞、照片、影片、logo 皆不得修改或增減。